2023 手工皮作 · 编织2.0 「梦」
说起编织,是有故事的。
早期在2020年学着网上的教程做了一片编织,最后我把它裱框起来了。在2021年用了不等宽的皮带实验做过一个托特包。
在2022年年底,我做了第一个版本的编织皮垫,其功能为锅垫,用了最基本的平纹编织技法,皮带宽度40mm,精确到每条皮带间隔5mm。手缝线非常整齐,包括圆弧边的拐角,我自认为这是一个保守设计,完美犹如工厂流水线出产,在我这里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。而不管是杯垫还是锅垫,如何玩编织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。
第二个版本的编织是用六片皮条,宽度10mm-50mm不等随机搭配,也是用了最基本的平纹编织技法,使用uhu粘合固定后,缝线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位置用加固。我没办法说编织是原创,但是缝线的方式的确是原创。
后我称这个系列的编织为:「梦/直觉艺术家」。因为是靠直觉拿取颜色,靠直觉编织,靠直觉打洞,快速手缝,主打一个随性自由创作。
以下摘抄来自博主@Hi吹吹 一篇帖子写到: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创作中所做的决定都是凭直觉的,但直觉,或者说“好的”直觉,需要庞大的理解力支撑:要么是对某个概念的理解、要么是对某种材料工艺的理解、要么是对某种结构的理解。带着这些支撑,很多〝形式”上的问题,就可以取決于直觉。”
面对皮料,我暂且是了解它的,我沉迷于它的色彩,柔软,稳定和温度,基于皮料的特性,加上对平日生活使用的场景理解,才一直有灵感并且持续输出。也因为工作中无形的训练,对于空间中的大小,比例,形状,尺度,色彩,图案,视觉传达都有一定的把握,才最终得以集中在这一个小小的编织上。
博主“Hi吹吹”有一篇设计干货叫,“文字能力,什么决定了成长速度”,想做设计,喜欢做设计的强烈要求反复阅读,是关于文字表达能力在创意思维方面的重要性。虽然多年来我一直都有记录手工过程的习惯,但是看完她说的,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还停留于形式,没有太多深入和思考,而她列举的各个切入方面,可以成为很好的提纲去跟随着写。